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

踏入M4/3系統的這些年

在台灣念大學的時候,很多同學跑去修影像美學
有些人拍出心得,紛紛開始買單眼相機(DSLR)
當時我對這些都沒興趣,一直到出國唸書前才買了第一台相機Ricoh GX100
除了紀錄生活,在歐洲旅行次數也多,所以我用相機的機會激增
一開始當然是拍得很差,第一次出遊沒有一張照片是有對焦成功的
我也沒什麼藝術天分,所以頭一年的照片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
GX100時代慘烈照片之一,重點不明且構圖歪斜
久了以後漸漸疑惑起來,當初買這台相機也是看了很多美照才心動
怎麼別人都可以拍得那麼好,我怎麼就沒一張拿得出手的?
於是開始認真的研究說明書,一邊上網學一些基礎的攝影知識
對自己的照片有要求後,拍照的技術就進步了
搬到劍橋後一年多,腳架倒下去傷到相機鏡筒
因為漸漸有拍出興趣來,索性買了可換鏡的M4/3系統,踏入無反相機的世界

GX100時代後期,進步後開始出現一些比較能看的照片

我的第一台相機是Olympus E-PL1,用了三年左右,在搬家時撞壞螢幕
後來就送給我妹,自己升級換機Olympus E-PL5,也是目前我在用的相機
舊的那台E-PL1我妹花了點小錢去修螢幕後,還是頭好壯壯堪負大任
而且其實我覺得E-PL1的發色還更好看,E-PL5感光元件換成CMOS感覺發色有變比較淡一點
網路上都盛傳Olympus家的機身要買公司貨才保險
我自己經手過的兩台倒是都沒出過什麼大問題,滿意得很
因為沒什麼在拍需要強大追焦性能的題材(鳥類、運動等)
所以比起換機身,我對於買鏡頭更有興趣
也發現興趣真的是多少要花點錢維持的
每次買了新鏡頭,那陣子我外出拍照的頻率就高得多
但是也不是說一定要花大錢才行,凡事都是量力而為
M4/3初期鏡頭是很少的,變焦、定焦都少,而且價格偏高
我一開始也只有kit變焦鏡,其他都是ebay便宜標到的手動定焦鏡
再隨便買個轉接環,就這樣也不亦樂乎玩了一陣子

手動鏡Ricoh XR Rikenon 28mm F2.8
手動鏡Ricoh Rikenon 50mm F2.0
之後才添購了Panasonic 14mm F2.5還有Olympus 45mm F1.8這兩顆定焦
45mm還是大概快PhD畢業的時候才買的

Panasonic 14mm F2.5

Olympus 45mm F1.8
所以在歐洲這幾年,大部分都是靠14-42mm這個焦段走天下
很多人都說去歐洲超廣角鏡是必帶
不過對於窮學生來說哪來那麼多煩惱,有什麼就用什麼
老實說我並沒有特別覺得哪個景非得超廣角才能拍

14-42mm kit鏡跑天下
14mm F2.5還有45mm F1.8這兩顆鏡頭讓我體會到定焦鏡的魅力
也發現到雖然變焦鏡很方便,但是總有些焦段少用,有些比較順手
用定焦鏡拍照的時候我並不會覺得不便
真的不便的地方是需要頻繁換鏡頭的場合
定焦鏡用出興趣後,終於在工作的第一年
趁去日本開會入手了Panasonic Leica 25mm F1.4這顆外號「小奶」的鏡頭
剛開始其實不太習慣這個焦段
但是越用越喜歡,現在135等效50mm已經是我最喜歡的焦段了
喜歡到有次美國Sony官網A7R2標錯價時我還想好要買一顆FE 55mm F1.8 ZA來搭配
(結果最後$199的A7R2當然是沒有出貨...空歡喜了幾天
 但是也鬆一口氣不用進入重量好幾倍的全幅世界)
雖然嫌這個鏡頭有點重(其實也才200g),但只要重要旅行一定帶它同行
曾經短暫擁有過Panasonic 25mm F1.7,雖然很輕最後還是因為出勤率太低賣掉
小奶這顆鏡頭裝在Olympus機身上比較麻煩的問題是紫邊嚴重
有時需要縮一下光圈改善這問題
不過M4/3多數鏡頭都是開放光圈即工作光圈,算是這系統的優點
在日本入手小奶,馬上開始使用,光圈全開可見有紫邊
由於小奶幾乎變成機身蓋,但是旅行時廣角還是很重要
為了減少換鏡頭的次數,2015去西班牙前入手了Nikon Coolpix A這台APSC定焦相機
(其實我是比較想要Ricoh GR II的,但是Coolpix A因為停產大跳水所以選它)
從此進入雙機流的時代
這樣一來Panasonic 14mm F2.5出場次數大幅降低,後來就送給妹妹
同一年暑假去芝加哥三天兩夜小旅行,我還真的就用等效28mm和50mm這兩個焦段拍到底
只用兩焦段完成的芝加哥之旅

2015年在我的攝影生涯中是很重要的一年
因為在這年,我長期缺乏的超廣角還有望遠焦段終於補齊!
入手了O家的9-18mm F4.0-5.6和40-150mm F4.0-5.6這兩顆鏡頭
挑這兩顆鏡頭沒什麼特別的原因,就只是因為剛好看到它們在特價
用過一陣子的心得是,其實超廣角比起長焦還不容易駕馭
雖然在使用的時候會覺得超廣比長焦還容易
但是構圖要費點心思張力才出得來,還要注意畫面是否納入許多不需要的雜物
反而長焦在使用時感覺綁手綁腳,畫面壓縮感卻很容易就能營造出來
不過O家這顆9-18mm真是又輕又小,畫質也不差,所以旅行時超廣角我滿常帶出門的
這顆鏡頭另一個優點是可以裝CPL,很多拍風景的人包包裡都會備一片
實際買來玩過後我是覺得這東西真的一分錢一分貨,便宜的色偏很嚴重
其實O家相機拍風景發色已經很漂亮,後來我都懶得帶CPL了
如果嫌你的相機拍起來天空不夠藍,比起裝濾鏡我覺得直接跳家比較省事
一些比較小眾的廠商如Fuji和Pentax的相機發色都比大廠的好看
超廣焦段要注意構圖

長焦的畫面壓縮感

超廣、標準、望遠等焦段都齊了以後,旅遊時最大的問題變成「要帶哪些鏡頭」
M4/3系統的好處就是全帶也沒有重到哪裡去
但是自助旅行的時候除了相機,還要揹瓶水和一些其他東西走一整天
如果沒有購置旅遊鏡,精簡裝備是必要的
更何況同樣拿M4/3系統,很多人不是跟我一樣都挑便宜的買
這幾年Panasonic和Olympus都出了很多pro級鏡頭,那個重量可不是開玩笑的
這時候就要考慮自己的拍照習慣,另外要考慮目的
到底是出國旅遊,還是出國拍照呢?
如果有選擇障礙把所有鏡頭都帶出去,其實每天也不用揹所有鏡頭出去
像是我通常登高望遠時才換長焦,如果沒這種行程我的長焦就睡在旅館裡
當然有時候我沒有登高也有需要長焦的場合,不過這種場合不多
所以熟悉自己的習慣比較重要
我覺得出國拍照跟出國旅行是很像的,剛開始什麼都想拍、什麼地方都想去
久了以後就會覺得開心比較重要,少拍一張照片、少去一個景點沒什麼大不了的

M4/3系統玩了幾年,並沒有什麼換成APSC或是全幅機的打算
除了預算不足,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根本拿不動!
(如果哪天Ricoh GR出了個等效50mm的版本,我一定毫不猶豫買單)
不然我其實對於可以追星的Pentax機身滿有興趣的
接下來要往什麼方向發展我也不知道
不過現在的鏡頭群實在是比剛開始的時候豐富太多了,讓消費者有選擇是好事
我可以繼續走目前便宜鏡頭輕便路線,也可以存錢改走pro級鏡頭路線
不過就算我把手邊鏡頭全部換成高級貨,這些年照的照片還是無可取代
對於我這種沒什麼藝術天分的人來說,偶爾有幾張照片被稱讚都不是因為構圖很厲害
而是因為我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正確的地點按下快門!
有些知道我喜歡拍照的朋友會請我推薦相機
雖然我自己是拿M4/3,不過其實滿少推薦人買可換鏡系統的
因為興趣培養出來之前,大部分人無法接受換鏡頭的麻煩
(就算有興趣也未必覺得換鏡頭是甜蜜的負擔)
有些人還無法接受一些高階DC開機時要拔鏡頭蓋
願意帶出去的相機才是好相機
我一直都不同意「一次到位才最省錢」這個說法
攝影這個興趣可以很花錢,但也有低預算的玩法
就算要花大錢,也未必需要每年都編列大筆預算在上面
跟其他興趣一樣,量力而為、各取所需即可
這張照片被朋友稱讚過,事實上只要站在一個好的拍攝點就能拍到



沒有留言: